我不認為自己是個很愛唸書的孩子。或許有些人會就我過去身上有的「光環」判定我是「愛唸書」的。
如果「唸書」這定義只是侷限在「學業」的這件事情上的話,
我鐵定不是因為「愛唸書」而唸,完全是因為「錢(scholarship)」啊。
(不過當然當你將這件事情做好之後其他附帶的價值自動就會加值在自己的身上,完全不費吹灰之力。)
我覺得如果再更深層的去挖掘造成這印象背後的原因,
應該是我喜歡把一件事情專注做到好吧。
何況是一件對於我來說有益無弊/有興趣的事情。
(而且是真的沒花多少力氣在這件事情上就可以達到預期效益這樣的事情)
半途而廢會讓我覺得很難過。
不過我一直在觀察自己對於抽離當學生的身分之後,
對於「唸書」(不再侷限於是學業上的定義)這件事情的態度到底是如何?
在大學的時候確實沒事的時候會去圖書館找書來看。(但那是在學生有資源的情況之下)
現在變成待業人士,很多資源是自己要去收集的。
以前還是學生的時候會覺得花錢買書(課外書)是一件有一點點浪費的事情。
(即使知道那是投資,我想很大部分的原因還是因為學生有資源的狀況之下造成這樣的心態)
高中的時候還曾對於未來的自己期許說:每個月固定要買一兩本書來看。
結果在大學的四年期間不知不覺因為很多因素也就沒達到這樣的期望。
沒想到最近默默的有達成當初的期許了。
這讓我感到很開心,表示我不是為想達成目標而做,而是發自內心自己真的內化成自己想要變成的那種人!
覺得自己好像有「進化」的感覺,嘿嘿。
不過回頭想自己的變化,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在於:發現自己不足。
發現自己大學四年的經驗不夠用,學的不夠多,看的東西不夠廣。(當然我也知道年紀是原因之一)
所以很需要新的刺激來激盪出新的火花。(最快的方式就是閱讀)
其實在大四的時候就有著實發現到這樣的問題,所以有買了英文教材(其實也是觀望很久存很久的錢才買),
也有認真唸,相關的講座也都有去參與。
這樣的過程確實也幫助了我很很多,至少我的世界不再狹隘,
思考的方式可以多個面向,每天都比昨天進步0.1%。
我真的覺得我離自己想要變成的人越來越近了。
最近又手癢下單買了一些書,真的拿到書的時候都是迫不及待啃掉的。
每次都很期待看完整本書的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新想法和觀點。
以前也還是都有買些書啦,但發現他到家都是靜靜躺在書櫃裡,還真對不起它。
書還要要翻才能展現它的價值,雖然它們本身就是最好的裝飾品。
不過看書當然不保證你就會進化成更棒的人,腦筋沒有在轉的人,聽過沒?就是書呆啦。
甚或…
「以後這個世界, 不是不懂字的叫文盲。 是不懂書裡面再講什麼的人,才是文盲。」
留言列表